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mobile_menu
:::

人文與節慶

創意 在時序中流動

屏東縣是個多族群融合的地境,不同族群在不同歲時,會以不同的慶典展現屬於自己族群的文化內涵。這個世代走進下一個世代,便成就一個新的傳統,傳統總是在現代中持續進行中的未來式。

處在歷史洪流中的邊陲地帶,台灣不斷被外來政權殖民統治,一個換過一個。從荷蘭(主要是台灣南部,現今的台南以南的地區,同時間,台灣北部則是西班牙為主要統治者)、鄭氏到清國、日本、國民政府,每個殖民政權信仰的宗教,深深影響台灣人的信仰,但是在民間,依然以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的民間宗教居多。

當春天的氣息從泥土裡蔓延開來,一到春分,農人帶著種子撒向田間。農曆正月期間,有客家人的拜新丁、作福、攻炮城等客家傳統習俗,閩南人則有王爺奶奶回娘家地方慶典,屬於年輕人的春天吶喊,在充滿溫暖陽光與海風的恆春半島開唱。

在歡樂與充滿原創的春天吶喊過後,夏蟬的鳴叫聲響透樹林之間,時序進入星空滿滿的夏天,也揭開屏東縣年度漁業觀光大戲的黑鮪魚觀光文化季,恆春半島的星空同步登場的是星空吶喊--南十字星。

春耕夏耘,秋天是收獲的季節。屏東縣最重要的傳統慶典,每3年一科的東港迎王祭典就在東港海濱登場,全縣共有21處迎王祭典,時間與舉辦規模不盡相同。(註1)目前屏東縣的3大迎王祭典分別是東港、南州和小琉球,後兩個迎王祭典是從東港迎王再分出來的。

屏東縣原住民族主要的傳統慶典--排灣族的5年祭,當然必須在秋收的季節,以祭典慶豐收,同時向庇佑豐收的祖靈獻上祭品,祈求來年豐收依然,更勝往年。整個祭典是從大武山最北側的Paumaumaq之地舉行,依序沿著大武山脈南下直到最南端,前後約需6個月的時間。

至於整個5年祭典的祭儀流程,目前在排灣族並無統一做法,若依照中排灣來義鄉古樓頭目家族口傳的流程,從開始的約期(kicun)經過迎靈、送靈到最後一個儀式解除禁忌,前後共有12個階段。(註2)

秋天當然不能忘記台灣4大名湯的車城鄉溫泉觀光文化季得滿山秋紅,同樣的恆春半島,強調恆春在地民謠獨特性的恆春國際民謠節,接續演出,傳達素人歌手陳達的民謠精神。

冬季則是萬物休息養生的季節,進入萬巒鄉的台灣第一座天主堂,感受肅靜的神聖;加蚋埔的平埔族夜祭,以極為緩慢的節奏,宣告神明庇佑下一整年的平安。

每一個時節都發散著精彩,每一個慶典都呈現著精神,持續在為屏東縣這塊土地注入新的文化因子,同時展現屏東縣多元族群融合的巨大包容性。

註1:請參考屏東縣志,2014年版。
註2:請參考屏東縣志,2014年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