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 開會
(一) 會議:三人以上,循一定之規則,研究事理,解決問題,以收群策群力之效力者,謂之。
(二) 適用範圍:
1. 各級議事機關之會議。
2. 各級行政機關之會議。
3. 各種企業組織之股東大會。
4. 各種人民團體之會議。
5. 理監事會議。
(三) 會議之召集:
1. 籌備會。
2. 臨時會議。
3. 定期會議。
(四)各種會議之開會額數:
(五)開會後缺額問題:
(六)會議程序(第八條)
1. 由臨時主席宣布開會後選正式主席,報告議程。
2. 報告事項:宣讀上次會議紀錄,報告上次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、委員會或委員報告、其他報告。
3. 討論事項。
4. 臨時動議。
5. 選舉(此項可移至討論事項之前)。
6. 散會。
(七)議事紀錄(第十二、十三條)
(八)處分之決議(第十四條)
二、主席:
(一) 主席之產生。
(二) 主席之任務。
(三) 主席之表決權(第十九條)。
三、出席人、列席人及代表人:
(一) 出席人之權利、義務(第二十條)
(二) 列席人(第二十二條)
(三) 代表人(第二十三條)
四、 發言:
(一) 請求發言。
(二) 權宜問題、秩序問題、會議詢問、申訴動議等,可中斷它人發言。
(三) 發言次數及時間接(第二十八條)
(四) 書面發言(第二十九條)
五、 動議 (第三十~四十四條)
(一) 動議之種類:
1. 主動議:一般主動議、特別主動議。
2. 特別主動議:復議、取銷、抽出、預定議程等動議。
(二) 附屬動議。
(三) 動議之提出。
(四) 動議之附議(第三十二條)。
(五) 動議之程序(第三十三條)。
六、討論:
(一) 動議之討論。
(二) 動議討論之程序。
七、修正案:
八、表決:
九、付委及委員會:
十、復議及重提:
十一、權宜問題、秩序問題及申訴:
十二、選舉:
十三、其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