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惠宮 |
未改建前萬惠宮的屋脊造形 |
萬丹萬惠宮
萬惠宮肇建於乾隆廿一年九月,這是廟碑沿革的記述;但乾隆廿九年<鳳山縣誌>曾有片段記載:『萬丹街有一天后宮。』此為萬惠宮的前身,據說:『乾隆初年,天后宮的地方,住有一對從唐山來的補鼎夫婦,有一天晚上,中街地區的住民,看到天后宮的地方,佛光萬丈,過來看看,看到這對老夫婦所奉拜的媽金身留下供大家膜拜,這是天后宮媽祖的來源。』
嘉慶年間的石獅,鎮守萬惠宮大門口 |
美麗的瓜筒造型( 前殿左邊黃龜理作品 ) |
前殿雀替亨哈二將顯神通﹝楊秀興作品﹞ |
媽祖神像二次大戰期間顯靈[拿炸彈]而手指受傷 |
被媽祖顯靈而踢開的未爆炸彈 |
天后宮於嘉慶廿五年,李增選有發動鄉民捐修,當時李增選也負責重修萬泉寺(見<鳳山縣采訪冊>),因此當時從唐山進口的花崗建材,以及石獅石鼓,而以石鼓安置於萬泉寺門口,石獅乙對鎮守在萬惠宮門前,如今,石獅石鼓猶存,然石柱石樑,在幾次重修或地震及邱燹下,早巳棄之於兩地的廟場;八十四年萬惠宮重建,石柱、石樑幸好被李明福等有心人士送往保全宮廣場,砌成石板,供鄉民休憩乘座之用。
光緒十六年李文學又重修萬惠宮,當時廟租四十八石(見<鳳山縣采訪冊>)。但依廟碑記述:『仙了民國十五年左右,某日地震,而廟垣倒毀前殿,媽祖遂寄居於民宅,直至民國十九年十月,鄉紳李南(李開胡之父)李開胡籌募重建萬惠宮完竣,並立重修紀念碑,民國廿五年丙子年九月,舉行隆重三朝祈安建醮大典,此時天后聖慈受到萬丹三十六庄頭鄉民的膜拜。香火鼎盛,媽祖林默娘金尊,又重新狩庇萬丹子民,而此時的萬惠宮更是全鄉鄉民宗教信仰的寄託之處。因萬民朝拜,香煙日薰,遂使媽祖金尊面慈黝黑晶亮,更顥其慈顏的一面。』
據長輩口述:『當時重修,水泥建築一部份是由林得及福州師共砌而成,後來林得也成了首任鄉長。』主事李開捐,禮聘兩位巧藝木所,分別為廟宇樑柱彩繪的大師為台北市林黃龜理、唐山師是廈門楊秀興。兩位大師,分別由廟宇南北兩邊,共建而成,各憑本領技藝的專精,盡量發揮在雕刻畫棟上,封神演義、三國演義、白蛇傳的故事,繪刻在這些畫棟上,有的細膩精緻傳神,有的鏤刻木雕藻井,粗獷有力,人物神韻歷歷如生,尤其在厝角塑的戇番夯厝角,各有不同的表情風貌,有本土番,也有西洋番,反正外來的皆是番。有的西裝革履,打領帶,有的也有裸裎上衣的女士,可見在大正昭和年間,民間的風氣,隨西風東漸,而受影響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,就是當時李開胡騎著白馬,來主持雕刻典禮,自廟宇中間,用墨斗準繩劃分南北二邊,中央掛起白帆布,黃龜理由北邊雕刻,楊秀興由南邊雕刻,因有比賽意味,兩位大師遂各顯神通,此對台而不睦滿後來在橫楣插角彎界楣上,彼此盡雕刻一些挑釁對方的歷史戰爭典故,如大門口北邊的橫楣龜理師以許褚戰馬超,比喻兩看誰最神勇,楊秀興亦不甘示弱,以九曲黃河陣,比喻雙方各憑實力顯神通。進入三川門南邊刻有哼哈二將顯神通(封神),比喻有什麼功夫儘量施放過來。北邊刻有左慈戲曹,含有戲弄對方之意,進入後殿槽井人物彎弓楣,南邊的大雕刻師楊秀興刻有水淹金山寺比喻對方完了。北邊的龜理師雕刻有聞太師行到龍嶺,比喻對方也走頭無路了。
整棟廟宇的橫楣插角木雕部份,雕刻戲齣熱鬧非凡,到了後殿,楊秀興刻了牡丹花,表示萬丹人會花開富貴,而黃龜理則刻了兩隻大螃蟹,一正(公的)一反(母的),支撐著橫楣,兩隻大螃蟹,代表謝謝(蟹蟹)大家的觀賞,真是有意思。據後來成為國寶雕刻大師,也是國立藝專教授黃龜理回憶說:『萬惠宮重建時,李開胡在萬惠宮廟宇中間用白帆布隔離,黃龜理的大木師叫己桐,而楊秀興的大木師叫謹成,兩邊大小師徒各有數十人,常發生口角鬥毆。有一天香爐忽然發火,眾善信扶乩請示,媽祖告誡:下午申時,希望主事阻止南北兩邊雕刻師父互相打架。』由於兩邊雕刻技師,因長期對台工作,積壓怨氣,果然當天下午四、五點,互擲雕刻工具,把帆布都割破不堪,人員也受傷。媽祖扶乩預警,才使建廟工作,順利完竣。』
黃教授也說:『建廟期間,其太太因病,他背著小孩一邊工作,直到工作完成,因此他對萬惠宮印象非常深刻,萬惠宮落成後,楊秀興也回到唐山不再到台灣來了。』
萬惠宮的前觀,左右兩邊的賽台,是法式巴洛克建築,造形相當的優美,它古意盎然,飛簷翹楚的剪粘,都是台南洪順發大師所砌建的,尤其龍的神韻造形,無人能出其右,萬惠宮媽祖廟不僅是萬丹,而且是全屏東縣地區,最有文化藝術價值的廟宇,是萬丹人的藝術殿堂,當時更是台南以下,要建媽祖廟,必需到萬丹來觀摩,所以萬惠宮,是萬丹人最引以為驕傲的光榮。
萬丹媽袓廟是萬丹、竹田介於東溪、西溪兩溪地區三十六南村落共同信仰的宗教中心。往昔每年媽祖聖誕的巡狩繞境,各村落參加的民俗藝文活動有宋江陣、舞獅、舞龍、八家將、大鼓陣、駛犁歌、公背婆等民俗陣頭,加上各村廟宇的神轎,熱鬧非凡鑼鼓喧天,沿路村落家家戶戶,備鮮花、水果、供品,恭迎各村轎輿,尤其各廟宇神明乩童作法,各顥神威,村民焚香膜拜,虔誠祈賜福,所以萬丹迎媽袓巡狩繞境,是全鄉的民俗活動大事,家家參與,人人都佇立廟前場,觀看民俗表演或神轎乩童到達他村廟堂敬拜之禮,非常引人注目。
有一年的媽祖聖誕,出巡繞境中,在萬丹街發生械鬥,刀槍影,劊槍子彈四射,而當時聖駕神輿正在竹田鄉六巷庄巡狩,忽覺神轎有如聖母降乩一般,如騰雲駕霧急速返回萬丹街內,將兩方械鬥的陣頭衝開,幸而無一村落的陣頭受傷,可見媽禓的神靈廣大。
萬丹媽祖廟位在萬丹街內龍舟內的龍肚位置上,古老萬丹人認為它可以庇佑萬丹人的財富,盈聚錢財,使萬丹產生很多有錢人。此外萬惠宮媽祖顯靈的故事,時有所聞,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,盟軍美機來台空襲,要轟炸萬丹街內,常以萬惠宮為測炸目標,當時有數枚五百公斤左右的炸彈,投擲在街內地區,幸好引爆者甚少,其中有一枚炸彈落在萬惠宮旁邊,衝破十一層屋壁,最後落在李同益先生粗糠間內,始停了下來而沒有引爆,否則萬惠宮又將度毀於兵燹中,而當時傳言有鄉民看到媽祖用嫽的神腳,把炸彈不斷踢開,遠離萬惠宮而沒有爆炸,事後鄉民焚香祭拜時,發現媽祖神像腳上的布鞋因踢炸彈而鞋子破損,更加印証媽祖顯靈的事。
還有傳說:美軍投下的炸彈,媽祖顯靈化身美女,用雙手去『拿炸彈』,炸彈才沒有爆炸,飛機駛員看呆了,飛機掉進下淡水溪去了。事後鄉民到媽祖廟拜拜時,看到道光年間雕刻的媽祖赫身,竟然雙手大拇指都斷了一小節,食指也受了傷,善男信女請示聖母,扶鑾借乩,媽祖降示:因為空襲,顯靈化身『拿炸彈』, 不小心手指才受傷。此事傳開後,媽祖顯靈的神蹟傳播千里,高屏各地善信女,都到萬惠宮來頂禮膜拜,香火鼎盛,大家都要一睹萬丹媽祖的神采,其未爆炸的炸彈殼,也放在萬惠宮廟前供人觀瞻。
民國三十五年,萬惠宮成立管理委員會,由李瑞文任主任委員,第二任由許謀先生膺任,民國四十九年李子毓先生任第三任主任委員重修內殿,改由每三年一科聖母繞境巡狩活動,至民國七十二年重新改組,由李德銓先生榮任第四任主任委員,始發覺萬惠宮產權自開基至今貳佰餘載,辦產權登記,在李主任委員契而不努力之下,始在民國八十年完成產權登記。
因廟宇有破漏,因而在信徒大會提議重,經議決,始決定重建,自民國八十二年動士開工,到民間八十五年十二月竣工完成現今華麗的萬惠宮。
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
萬丹鄉采風社社長:李明進 敬撰
萬惠宮管理委員會印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