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埤鄉簡介
據考察,鄉內客家人之先民源自公元1690年,清朝康熙年間,有一支遭解甲之粵軍,安置於萬丹鄉境內之濫濫庄,因配給墾耕之荒瘠土地,難於維生,故而兼作近海捕魚補助生計。
有一天沿林邊溪逆流而上抵達新埤頭時,發現廣闊天然之河床中也夾雜有大片叢林及可墾地,致引領族群先頭先民遷移開墾南岸庄,繼之拓墾打鐵、沙崙、建功、新埤、千三等地,形成聚落,其新皮一詞係取名於新設人埤頭以灌溉之義也,傳聞,認有船型地理之"新埤頭",曾是與原鄉通商之天然船埠停泊地,可謂:要吃好,穿好就去新埤頭。
直到民國七年,河堤築成及河道淤沙,船隻無法航行而告終止其繁榮。河堤築成後,改變了全鄉地理生態:新埤與打鐵間有沙崙河、七甲仔,而打鐵與潮州之間有北岸河等結束了筏渡。
本鄉原屬福建省台南府鳳山縣笳冬腳區,民前十七年割讓日本,翌年改屬為阿猴廳東港之東港支廳,管轄至民國九年,台灣街庄制度改進後,規劃為高雄州潮州郡新埤庄,並立新埤庄後場為行政中心,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後,廢止街庄制度實施新縣改稱新埤鄉,置新埤鄉公所為地方自治行政中心隸屬高雄縣,民國三十九年十月因行政區域調整規劃屏東縣迄今.